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简介 >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焦永瑞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焦永瑞

2018年04月23日 14:54:26 访问量:190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焦永瑞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书中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和演绎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让我们充分激活自己熟悉的先前知识经验,去解释、建构它们,生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受到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里面的64条心理效应改变了我以前对心理学的看法(枯燥、抽象、不实用),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与点拨,同时也更坚定了我的一种想法:想教好学,除了通透教材掌握业务知识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教育中的各种心理效应,引导孩子饶有兴趣、主动的参与学习,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遗忘是学习的天敌,如何和遗忘做斗争?最基本的答案就是:复习,重复你所学的内容。德国伟大的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及时复习。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但复习时间的间隔可以逐渐增加。
  复习就是“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形式,“知新”才是最终的目的,要在追溯陈旧中发掘新意。当然,达到“知识”不是依靠机械的重复、简单的记忆,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才会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认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
  从这个效应中,我体会到了一点,就是说要及时的对我们的教学做到及时的反思,并引导学生有规律地复习。 “数学没有新知识”,确实数学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结构上延伸的,是系统的,所以我们可以不断温故,当然重在知新了!

《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

    有一些家长经常盲目的对孩子进行许多大而空洞的说教,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打歼灭战,在浑然不觉中,孩子的心理已由最初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内疚感发展到对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判的愤怒!造成孩子幼稚的心灵难以承受,“超限效应”就是青少年在受到不恰当地批评时出现“顶牛”的原因。学习上也是这样,下课了,老师仍讲解再三;周末了,班主任仍津津乐道,此时你是不是有冲出教室的冲动。这也是因为超限效应的原因。所以当向学生或孩子讲授知识、布置作业时,在时间以及数量上要注意不要超过孩子可接受的限度,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初衷,而且会适得其反。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绝望的体验——习得性无助》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绝望和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学习上的挫败感。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奋斗。这无疑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习得性无助”的诱因——挫败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老师,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去年读过这本书,本假期我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读得很用心,因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知有一种什么力量总是牵住我的思绪,让我不自觉地就回忆起身边的那些教育案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想应该充分解读这本“教育辞典”,巧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巨大魅力,争取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智慧.有了这本书作良师益友,相信我们的心里会更加亮堂一些,我们的工作也会更加有成效。建议所有的老师、父母都来读读这本书。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

 

       读了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很有收获。在此,对其中感触比较深的两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此书一开始代序部分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了,感到非常有趣,也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提到建构主义,恐怕大多教师可能被它的概念术语、学术流派搞得如坠云里雾中。但建构主义的大师们讲的一则著名的建构主义童话“鱼就是鱼”则会让你恍然大悟。

    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之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

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学生在测验时的表现,好学生对直来直去的题很容易做对,但一到综合运用时却不知如何下手,失分率较高。学困生更不用说了,读了这则童话,我不再埋怨,而在不断的反思,学生就掌握那么多知识,如果平时再不及时复习,就会遗忘,所以他们不可能超越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而我们的考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这必然要求教师在学习新知识时一方面要不断地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不断的扩充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建构知识联系的能力。

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应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教师应抛弃原有的旧观念,要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教育,不要对学生太苛刻,要遵循教学规律,能力是不断培养的,只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就是教师最大的收获。但愿我们的教师能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不要指望他们都是先知先觉者,鱼毕竟就是鱼。

    而作为教师本人一定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地充电,向别人学习,经常听其他教师的课,从中汲取他人的闪光点。试想,一位知识积累不如学生的教师如何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所谓干涸的河里无法养鱼也就是这个道理。你要想让学生从丰富的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首先你必须能提取出大量的信息,用你的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这样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

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很受启发。

    英语学科有它的特殊性,需要记忆的内容特别多,如何才能保持记忆呢?《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变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莫等墙倒塌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述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及时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但复习的间隔可以逐渐增加。不管间隔时间多长都要在发生遗忘的时刻及时复习,克服遗忘。

     我把这一现象用在教学中,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以便在做材料题时能提取出有效信息。   我要求学生在一节课就要结束时,用几分钟的时间大致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基本理解并识记所讲的内容,能记住多少就记住多少。晚上睡觉前用几分钟像过电影一样背诵当天所学知识。第二天早上再用几分钟的时间回忆并背诵这些内容。用的时间并不长,但已完全掌握所学内容。两三天之后、一星期之后、三星期之后,再一次复习这些内容。每次复习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学习起来就很轻松。就这样,重复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不会忘记了。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温故”是形式,“知新”才是最终目的,要在追朔陈旧中发掘新意。当然,达到“知新”不能依靠机械的重复、简单的记忆,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才会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

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及时复习,莫等墙倒塌再来造墙,对知识的学习不要总是从零开始。只要这样,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在做综合题时才能稳操胜券。

 

编辑:韩清凯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濮阳市华龙区第一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任丘路西段路北98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