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华龙区第一中学 王晓阳
总是听人提起《追风筝的人》有多么的好看,最近终于有机会读完了这本小说,作者用那细腻平淡的文字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亲情与友情,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故事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虽然哈桑对阿米尔有着异乎寻常的忠诚,阿米尔却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他,也背叛了他。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何尝不都住着一个阿米尔呢?他懦弱、胆怯、过于敏感、满心嫉妒,但也正是这个阿米尔,内心柔软,有着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对自己无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无法抗拒的诱惑和无法言喻的苦痛而对最忠诚的哈桑作恶的同时,他一生都为此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直到他历尽千难万险,了解了身世的秘密,设法收养了哈桑的遗孤,他才得到了最终的救赎。
风筝在文中是一种隐喻,它代表了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代表了爸爸对阿米尔的爱,也代表了阿米尔对内心那份友情的执着;同时,风筝也是正直、善良、诚实等等,可这些又何尝不都直指人性呢?哈桑对阿米尔的“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对哈桑的守护,父亲对阿米尔的关爱以及阿米尔最终的心灵救赎,都让我们感到了人性的善。可与此同时,在看到哈桑为了自己而受到其他人的欺辱时阿米尔的怯懦;为了逃避哈桑不惜诬陷、逼走哈桑时阿米尔的阴暗;在面对社会压力而不承认自己私生子时父亲的懦弱,又让我们看到了人性自私的一面。人性就是这样在善与恶的交锋中存在,最终阿米尔心灵的救赎,也完成了人性的救赎。
书中描写的决不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
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而文中的风筝也久久的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苦苦追寻着。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