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居家学习不能等同于新课直播。在组织学生学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区别。客观上,离开学校现场的班集体,学生会产生一种松弛的感觉是自然的。因此,教师精心准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时,应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作为重点。前者是路径,后者是目的。
教师可以在课前录制如何开展自学的教学视频,也可以在讲课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讲解自学的要点。教师要努力改变学校日常教学的习惯,调整“教”与“学”的时间分配,将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此外,考虑到居家学习学生分散的特殊性,教师线上教学的重要功能在于组织学习,通过学习赋权,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主动性,激励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而有深度的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学,而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有思维的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包括预学、课堂、课后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任务要有一定的情境性、挑战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触发学生的学习思考,让学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能独立操作这些内容,发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线上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可以通过个别交流作业评价等方式采集学情;通过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教师授课视频;通过在线提问、随堂测验、讨论区小组研讨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线下教学的大部分经验可以迁移到线上,不必因此产生过分的教学焦虑。线上直播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教师依旧可以通过直播教学看到每一个在镜头前的学生,可以共享屏幕直播PPT等多媒体文件。线上授课也要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并进行有效组织,实现教学效果。
教师不能完全把线上直播教学按照线下课堂教学一样来开展——互联网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评价上,创新线上学习分享、学习合作、学习反馈等方式。
线上学习中互动交流是难题。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增加互动,例如直播课堂留出学生提问、反馈的时间,运用钉钉、微信、QQ等平台互动工具,通过语音留言方式跟踪学生作业完成进度和情况。
线上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习情境来设置互动交流的方式。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平台的讨论区提问,或者利用选择题、简答题等测试方式采集学生的观点,为后续设计问题开展学生讨论提供基础;学生观看完录播视频或在线课堂,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利用投票、测试工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通过作业批改来了解学生整堂课的掌握情况。
另外,还可以开展学生间的线上学习成果、优秀作业等展示,发挥学生集体教育功能。特别是一些项目式实践性学习成果,可以在学生学习群中进行展示。
在进行线上教学之前,可以先通过电话询问、邮件通知、问卷调查、社交软件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家庭条件,确保所采用的线上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适用;尽量采用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的简单技术方式,而且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培训和学习准备说明。
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多互动,多关注不同学生的反馈,关注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培养数字化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个性化指导,采用文字、语音、图文说明、直播或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线上教学对学校、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线上教学活动的主要责任,切忌把责任都推给家长;要信任学生,要求学生上传学习照片的做法不但浪费时间,更无益于师生、家长之间建立信任。学校和教师要让家长了解线上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指导家长为学生准备好线上学习所需的硬件,并努力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及时的咨询和帮助,努力避免因软硬件等原因可能给家长和学生带来的焦虑和失败情绪。
高三学生已经具备较为全面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学科思维能力,因此高三年级线上教学活动应尽可能避免教师“一言堂”现象。要积极鼓励高三学生在家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自主梳理学科知识点,深入研究高考的命题意图、考查方向和答题要点,深入思考各学科知识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高三的线上课堂可以尝试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学生阐述对某个试题、某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由在线教育专家、教研员、一线校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线上教学研究与指导团队,就线上教学全过程进行研究,探索线上教研与线上督学制度。同时,不强制要求教师线上打卡、线上大量填表、递交大量录像视频等。同时,要边实践、边迭代、边研究,为后续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证数据,为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待回归线下教学后,要做好衔接工作,组织教师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对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有重点地对已学内容进行讲解和复习,确保每名学生较好地掌握已学知识内容,然后再进行新的课程教学。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