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包括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对各种交际策略的敏感性,帮助学生不断反思,以使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风格,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一、培养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我们在初级中学教育阶段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木知识和交际的基本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的必要性既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又满足了时代的要求。除此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想要自我提高的需求的影响也要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课堂组织管理原则
1.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上非常自由,处处体现学生的意愿。
2.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伙伴,为学生营造敢于开口、愿意开口的氛围。
3.教学突出交际,教材和练习一对话为主,课堂活动以听说为重点,3/4的时间用于听说活动。
4.着眼于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强调现成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对生活的感悟,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提高,即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着眼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课题研究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解题也多以小组形式展开。这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行为至于群体之中。
三、语言材料真实可信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真实性语言材料,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计划重点是生活方式、写自己的学习小故事、课外活动等,真实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跨越了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的鸿沟。
四、 科学的评估体系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对象,设计不同的评估模式,并使其尽量生活化、多样化。每个学生都建有个人档案,一方面我会通过在个人档案袋中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及其学习策略和方法等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可以通过个人档案进行纵向比较,了解自己的发展进程。让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做到讲求动态与静态评价的结合。
五、口语交际能力的原则
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依赖于语言知识和各种非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英语教学应坚持三项原则(1)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地位。(2)交际原则语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3)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横式增强语使用的跨文化意识。
六、培养交际能力的具体措施
1、注重初始引导培养开口习惯
初学英语大多数学生都有新鲜感和好奇心因而会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从学英语的起始阶段开始,就让学生养成静听别人说英语的习惯,逐步培养用英语提问、回答及模拟录音的习惯,学生听多了,不仅能逐步听懂而且也能跟上几句初步养成说的习惯。这时,我会将这些听说内容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如邀请、祝贺、游玩、过节等等,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这样,学生的好奇心逐渐成为讲英语的爱好和习惯。爱好指数得到了增长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求知欲。
2、进行分角色表演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分角色表演就是利用英语教材中的对话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或者不同教学要求,设计一些人物、情节和对话,然后给学生三四分钟进行准备,模拟对话练习,最后抽出一些学生在全班进行对话示范。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口头复述。提醒学生在课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教师可以先做出一个口头示范,并以此为标准来让学生有效地模仿。
3、建立英语学习小组
英语知识的把握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组织英语学习小组的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各种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优化,有意识的使各个小组在成绩分布上较均衡,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让优生和学习落后生在一起开展学习活动,以一带一、二带一的模式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积极性。
4、在课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初中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着大量的语言交流,互相交流着生活上的、学习上的及其他方面的事情,这就为学生口语交际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但我们生活在一个“全中文”的环境中,要学生课间用英语进行口语交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就尽可能地把这一“全中文”的环境进行“洋化”。如可以在教室周围布置一些简笔画,旁边写一些相应的英文单词或句子,让学生每天进行“一天多一句英语”的竞赛。
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师,只有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地做大量的工作,根据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要求,注重英语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多开口、多用英语交谈的习惯,使学生能够达到巩固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使学生交际能力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培养。而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终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为他们将来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华龙区一中 冯利君
![]() |
![]() |
![]() |
![]() |
![]() |